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手机:13901816485
    电话: 021-51933703
    邮箱:83766178@qq.com
    地址:上海慧创国际园区B区363号6楼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虹吸排水系统设计所要依据的标准

  • 虹吸排水系统设计所要依据的标准
    来源:http://www.suneast-es.com  作者:虹吸排水   发布时间:2017-06-21 14:08:29  点击次数:8679

虹吸排水系统设计所要依据的标准

 

一般来说,虹吸排水系统设计时采用的设计标准主要依靠一下几个参考标准:降雨历时、设计降雨强度、屋面汇水面积、设计雨水流量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有关规定。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汇水区域性质、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对一般建筑物屋面,其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2~5年;对重要的公共建筑物屋面、生产工艺不允许渗漏的工业厂房屋面,其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和溢流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不宜小于10年。 注:大型屋面的设计重现期宜取上限值。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雨水斗应采用经检测合格的虹吸式雨水斗。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计算参数应与所采用系统组件的参数相一致。对汇水面积大于5000m2的大型屋面,宜设置不少于2组独立的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设溢流口或溢流系统。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和溢流口或溢流系统的总排水能力,不宜小于设计重现期为50年、降雨历时5min时的设计雨水流量。不同高度的屋面、不同结构形式的屋面汇集的雨水,宜采用独立的系统单独排出。

注: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一套系统时,应经计算确保每个雨水斗均同时保持虹吸满管压力流流态。

当其他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接入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时,应有确保虹吸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措施。与排出管连接的雨水检查井应能承受水流的冲力,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消能井,并宜有排气措施。

 

管道布置和敷设

悬吊管可无坡度敷设,但不得倒坡。管道不宜敷设在建筑的承重结构内。因条件限制管道必须敷设在建筑的承重结构内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对建筑的承重结构产生影响。管道不宜穿越建筑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当受条件限制必须穿越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管道不宜穿越对安静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当受条件限制必须穿越时,应采取隔声措施。
当管道表面可能结露时,应采取防结露措施。当管道采用HDPE等塑料材质时,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标准的规定。
过渡段的设置位置应通过计算确定,宜设置在排出管上,并应充分利用系统的动能。过渡段下游管道应按重力流雨水系统设计,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最小管径不应小于DN40。溢流口或溢流系统应设置在流流时雨水能通畅流达的场所。
溢流口或溢流装置的设置高度应根据建筑屋面允许的最高溢流水位等因素确定。最高溢流水位应低于建筑屋面允许的最大积水水深。

 

虹吸排水 系统组件
虹吸式雨水斗设置

虹吸式雨水斗应由防叶罩、防涡流装置、斗体等主要部件组成。虹吸式雨水斗最大斗前水深应通过计算排水量和排水管管径进行控制。最大斗前水深不宜大于本规程附录B表B的规定值。

虹吸式雨水斗应设置在每个汇水区域屋面或天沟的最低点,每个汇水区域的雨水斗数量不宜少于2个。2个雨水斗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20m。设置在裙房屋面上的虹吸式雨水斗距裙房与塔楼交界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m,且不应大于10m。虹吸式雨水斗斗体材质可采用铸铁、铝合金、不锈钢、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丙烯(PP)等。

虹吸式雨水斗与屋面或天沟和管路系统应可靠连接。设置在屋面上的虹吸式雨水斗,其接触片的材质应与屋面防水材料相适应。设置在天沟内的虹吸式雨水斗可采用带连接片的形式,连接片的材质应根据天沟的材质确定。虹吸式雨水斗防叶罩格栅间隙的形状可采用孔状或细槽状。孔状间隙口的直径不宜小于6mm,且不宜大于15mm。


虹吸式雨水斗宜对雨水立管做对称布置。 4.1.9 当连接有多个虹吸式雨水斗时,虹吸式雨水斗的排水连接管应接在悬吊管上,不得直接在雨水立管的顶部。
天沟的起点深度应根据屋面的汇水面积、坡度和虹吸式雨水斗的斗前水深确定,天沟坡度不宜小于0.003。天沟的过水断面应根据汇水面积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天沟的宽度应保证雨水斗周边均匀进水。

 

管材和管件

用于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管道,应采用铁管、钢管(镀锌钢管、涂塑钢管)、不锈钢管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等材料。用于同一系统的管材和管件以及与虹吸式雨水斗的连接管,宜采用相同的材质。管材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建筑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系统的工作压力、防火、降噪、安装方便、经济性等因素。

 

 

上一篇: 雨水回收和利用设计系统案例探讨

下一篇: 虹吸排水专用管材使用方法